黨委書記李華榮在2022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座談會上的講話
(2022年6月21日)
同學們,三年時光,白駒過隙。還記得你們初到長醫,我給大家講“開學第一課”,一眨眼工夫,你們完成學業即將離開母校。剛才的畢業感言,透露著你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流露著你們對母校、老師、同學的感激與不舍。經歷三年歲月,你們變得更加自信、成熟、陽光,更加懂得感恩。今天,我講三層意思。
提醒。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心態會發生變化。轉眼之間,我在長醫工作了九個年頭,現在,我看著你們就像父親看著孩子一樣親切,見到你們畢業,就想到自己的孩子畢業。此時,我想給大家提個醒,今天你們畢業了,一定要給父母、家人打個電話,要感恩父母、家人的付出和支持。什么叫孝順?不一定是在父母身邊陪伴才叫孝順,好兒女志在四方,尤其我們學醫的同學,要真正成為一個好醫生,可能會經常忙得連家都回不去,更沒有時間去看望父母。孔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的前提是你做人做事觀點正確,行得正、坐得直,有本事、有能力,父母因此只擔心一件事,就是子女是不是生病。我們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就是把自己培養成才,自己立起來、強起來,讓父母再無后顧之憂。
忠告。一要學會處理“沖突”。畢業后你們很快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沖突”,在時間和精力上發生沖突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有些事是必須今天做的,明天辦就遲了;有些事今天不做,明天還可以做的,放到明天也無妨。所以要分清主次,做好工作計劃和人生規劃,做到家庭事業兩不誤。
二要關注現實問題。人生有理想,需從腳下行。你可以不滿意你現在的工作,但一定要滿意現在的崗位,在崗位上積累工作經驗,磨礪素質品質。工作不滿意可以調換,城市不滿意可以遷移,但是要關注實現目標所需要的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要未雨綢繆。
三要讀懂幾本好書。你們擁有的社會競爭力是一個整體,醫學專業知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你們所面對的健康問題、疾病問題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醫生這個職業是一個社會職業,專業是你吃飯的本事,但不是全部。所以,書要讀得多一點、雜一點,以增長思想見識和精神厚度。
四要升華醫學認知。醫學的力量來自三個要素:一是思想觀念的力量。醫學首先是一個科學解釋問題,不論中醫還是西醫,之所以成為一個理論體系,是因為它可以解釋和描述疾病現象,然后才有臨床治療(行為);二是自然物質(物自體)的力量。不論是植物、動物、礦物、微生物,還是人的情志,都是醫學可以借助的客觀力量;三是人為技術的力量。所有的技術都是后天的創造,比如說醫院里的物理技術、化學技術、生物技術,還有創傷與非創傷技術。中國的傳統醫學是“1+2”,也就是思想觀念的力量加上自然物質的力量。西方醫學是“1+3”,是思想觀念加上人為技術的力量。未來的醫學將是“1+2+3”,希望同學們升華對醫學的認知,更加關注傳統醫學。
勉勵。畢業代表著人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把過去清零,無論好的、壞的,高興的、不高興的,統統都放下。我們的思想不能被當下的困惑、困難、不滿所束縛,要學會清空、放下,輕裝上陣,從零開始,重新規劃,樂觀地去面對一切。
一是永遠要成長。不論學術水平的提高、技術水平的提高,還是學歷層次的提高,都是成長問題。我特別想說,成長是心智的成長。我不擔心你們的技術成長,因為隨著臨床經驗的積累,每個人都會有水平的提升,這是水到渠成的,我擔心的是你們畢業以后,三年五年過去,心智仍不成熟,這是最可怕的。所謂的不斷超越自己,就是改變心智,變得更大氣、更成熟、更樂觀、更有格局。
二是永遠要上進。不論是誰,不論家庭條件如何,都需要奮斗,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同學們要始終保持奮斗、上進的姿態。長醫培養了7萬多名畢業生,無論城市農村,無論天南海北,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追求上進、斗志昂揚,這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實現理想的最佳選擇,因為除了奮斗,你沒有別的路徑。
三是永遠要健康。醫生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因為職業的特殊性,大家會在未來的崗位上加班加點,甚至24小時連軸轉,希望大家努力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永遠要健康、要運動,讓自己持續保持樂觀、積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過硬的身體素質為祖國工作幾十年,讓父母放心,讓所有關心你的人放心。
四是永遠要自信。學校沒有給你們“黃袍馬褂”,沒有給你們“金鐘罩”“鐵布衫”,你們傳承的僅僅是一種“認真做事”的傳統。長醫及其學子之所以能夠自信,是因為我們在認認真真做事、做好事、做正經事,人民群眾需要我們、信賴我們,因為我們,他們獲得了新生、保持了健康,這是我們的價值體現和自信之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手里的活拿不下來、病看不好,只靠“牌子”活著,遲早要倒。
以上是我作為老師、作為領導、作為父輩,在同學們即將畢業的時候,給大家的一點囑托。謝謝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