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體現,為讓青年學生深入認識鄉村振興的戰略意義,感受鄉村振興的巨大改變,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護理學系南丁格爾志愿服務隊(以下簡稱“服務隊”)來到長治市長子縣東鮑村和東寺頭村,以“志愿服務進田間,助農采摘暖心間”為主題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實踐活動。
下得去,實現“助農有我”之貌。服務隊到達東鮑村后,在當地村民的指導下拿起鋤頭和鐵鍬,鏟除大棚兩旁的雜草,雖烈日炎炎,但阻擋不了隊員們似火的熱情,志愿紅和田野綠成了今夏最美的色彩。隊員們還走進大棚,詳細了解了西瓜的種植時間、澆水管理等,跟著村民學習掐尖打岔,用心用情感受著鄉村經濟發展取得的喜人成果。
做得好,打造“興農有我”之勢。在東寺頭村,基地工作人員帶領隊員們參觀了香菇育苗基地,在詳細了解了傳感器如何探測大棚溫度、濕度,如何根據育苗的需要進行智能調控后,大家在大棚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分兩組對蔬菜進行了采摘、分揀、裝袋,以備后期加工。從無從下手到慢慢熟練,隊員們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把當農民的快樂。隊員們說:“我們不僅僅被現代農業科技的魅力所吸引,更深刻地感受到興農必先實干,廣大醫學生投身鄉村振興,大有可為,正當其時。”
扎根奉獻,心懷“富農有我”之責。當地一家鄉村企業負責人馬先生,2014年畢業后選擇留在家鄉創業,負責水肥一體化建設、大棚智能化改造,給種植業農戶提供服務。他深有感觸向隊員們說:“我深知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這些年也見證了鄉村種植業從‘手動’到‘智能化’的轉變,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會義無反顧留在家鄉,竭盡所能讓家鄉變得更好。”隊員們了解了馬先生的故事后,在自己的實踐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在馬先生為代表的返鄉大學生身上,我們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優秀品質,他們勇擔‘富農有我’之責,以青春之力助推鄉村振興,繪就出了青春最美的模樣。作為醫學生的我們,在學成之后,也必將投身服務基層百姓健康工作當中,做一名心懷國家、心懷人民的‘大醫生’。”
(護理學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