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揉我胸啊嗯|日本mature老熟妇高潮|被3p的娇妻系列|女生被摸

首頁

新聞動態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正文

踐行長醫精神,擔當時代使命

——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鄭建中

2020年10月12日)

2020級同學們、各位領導和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長醫迎來了她建校74年來的一次不同尋常的開學典禮。在經歷了新冠疫情考驗與一次特殊的高考和研究生線上復試之后,來自全國各地的162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3016名本科生歡聚長治醫學院五龍校區。在此,我代表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感謝你們信任長醫、選擇長醫,歡迎你們來到長醫,成為長醫大家庭中的一員!并借此機會,向多年來辛苦養育你們成長的父母、辛勤培育你們成才的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們所有人帶來了刻骨銘心的記憶。面對疫情,中國人民構筑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白衣天使逆行出征、科研人員奮力攻關、基層工作者堅守崗位,同學們經受住了疫情和升學的雙重考驗,向社會和家長交出了一份合格的青春答卷。歷經了這場大疫洗禮,在感受了醫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責任,見證了白衣戰士舍生忘死、馳援湖北的英勇之后,你們依然選擇了醫學,走上這條充滿挑戰、但無上榮光的人生之路,我為你們感到深深的自豪,對你們獻身醫學事業、拯救人類病痛的勇氣和決心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學們,作為長醫的學子,你們要始終銘記和傳承長醫人的精神傳統,勇擔新一代長醫人的光榮使命!作為開學的第一課,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追溯長醫的歷史,感悟長醫的精神,幫助你們盡快讀懂長醫、融入長醫,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長醫人。

長治古稱上黨,取“居太行之巔,與天同黨”之意。天脊上黨,山川壯麗、人文薈萃、氣候宜人,她不僅是聞名全國的魅力之城,還是著名的神話之鄉。大家耳熟能詳的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神話傳說都發祥于此。長治還是一座令人敬仰的紅色之都、英雄之城,她是人民子弟兵的搖籃、八路軍的故鄉,是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左權等老一輩革命家戰斗過的地方。長治醫學院就誕生和根植在這片古老神奇、英雄壯美的土地之上。在我們解放東街校園里,有諸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寶貴題詞,其中正國級2人、副國級12人,這充分體現了革命先輩對長醫的親切關懷和殷切希望。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一所學校有如此多的題詞,在全國高校中是少見的,這是我們長治醫學院紅色殿堂的光輝印記。

1945年9月,上黨戰役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時任延安中央醫院院長、留法博士何穆醫生臨危受命,從延安來到太行山根據地,于1946年7月創建成立了“晉冀魯豫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總院”。同時,為了解決前線醫療救護隊專業人員嚴重匱乏的問題,在何穆院長的倡導下,總院創辦了“附屬護士學校”。后來,劉鄧大軍南下作戰,中央考慮到太行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的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將醫院和附屬護士學校一并留在了老區,以更好地回報和服務老區人民。1948年醫院和學校從河北遷至長治,后幾經易名,不斷發展,成為了我們今天的長治醫學院和附屬和平醫院。

悠悠歲月,斗轉星移。經過74年的發展建設,學校現有在校生一萬余人,設置有20個本科專業,涉及7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醫學和醫學相關專業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建立了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繼續教育為一體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學校目前兩校區辦學(解放東街校區和五龍校區),擁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山西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2所“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和100多個遍布全國的實踐教學基地。學校是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和國家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項目試點高校,是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地方高校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入選高校。自2011年開始,學校8次組隊參加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連續八年獲得華北賽區一等獎、2次獲全國總決賽二等獎、6次獲全國總決賽三等獎,在全國同類醫學院校中首屈一指。學校以其優良的辦學傳統、嚴謹的教風學風、穩定的人才培養質量名滿三晉、享譽杏林。

七十余載世事滄桑、風雨變幻,長醫人弦歌不輟、初心不改。這所由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親手創建、太行革命老區人民深情養育的學校,與生俱來帶著紅色的基因和血脈,她自誕生之日起,就始終把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作為自己的終極使命。面對湖北疫情,我校兩所直屬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千人請愿、“一夜成軍”,白衣為甲、逆行出征,守望相助、千里馳援,義無反顧奔赴湖北投身到救治病患的第一線。在他們之中,有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兩代人接力出征的王婷,有在“抗疫”中發明了防護服收集器和咽拭子采集防護罩的李菲、李慧芬,有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石珂,有在武漢志愿服務、為居民搬運物資的在校研究生吳歡……。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責任擔當,展示了長醫人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初心使命。

同學們,大學之大,不僅僅是大樓、大師,更在于她對大學生的精神塑造。精神的養成是大學教育的核心。“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太行精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厚德精業、濟世報國”的何穆精神,構筑起我們長醫精神的三大支柱。在你們啟航新的人生夢想之時,我為大家詮釋長醫的“三大精神”,希望大家銘刻于心、深刻領悟、忠實踐行,用精神的力量鑄就自己輝煌的人生。

一、太行精神

學校所在地長治,是激勵和引領中華民族砥礪奮斗的太行精神的發源地。太行精神是國家和民族處于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太行兒女展現的勇敢頑強、不畏艱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展現的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是為人民利益展現的勇于犧牲、樂于奉獻的精神,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積淀和延續。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依靠這種精神,趕走了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也正是依靠這種精神,努力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貧窮落后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學們,對于你們這一代人來說,無疑是最幸運的、也是最幸福的。你們生活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期,物質豐富,社會安定。但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奮起抗爭、流血犧牲換來的,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你們的父輩艱苦努力、勤勞奉獻創造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自強不息的精神一點都不能少,艱苦奮斗的好傳統一點都不能丟。2009年習近平同志在武鄉瞻仰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后強調:“結合新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大力弘揚太行精神。”新的時代賦予太行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新時期弘揚太行精神,就是要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挫折坎坷、不貪圖安逸享樂,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矢志不渝的為夢想而奮斗;就是要自強自立,感恩惜福,不攀比、不啃老,理性消費,勤儉節約,踐行“光盤行動”,珍惜每一粒糧食;就是要積極參加勞動實踐,端正勞動態度,鍛煉勞動技能,珍惜勞動成果,在勞動中培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品質,體會創造和奉獻的幸福與快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希望同學們發揚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太行精神,扛起民族復興的時代使命,揚起人生理想的浩蕩風帆,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二、白求恩精神

我們學校的前身是“晉冀魯豫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總院開辦的護士學校”,是以白求恩的名字命名的。白求恩,1890年3月3日出生在加拿大一個牧師家庭,26歲畢業于多倫多大學醫學院,32歲就成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43歲成為加拿大聯邦政府衛生部顧問和美國胸外科學會理事。在他1938年選擇來中國之前,已經是北美最著名的五位胸外科專家之一,聲名遠播。他擔任加拿大圣欣醫院的胸外科主任,收入豐厚,受人尊重。他還是一個藝術家,在蒙特利爾舉辦過個人畫展。他又是一個發明家,發明了許多醫療器械。在當時的加拿大,他享受著一位名人的榮耀與殷實,這樣的生活即使在今天都足以讓人羨慕不已。然而他辭去工作,舍棄生活,寫下遺囑,義無反顧前往中國。親友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他在回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因為,我拒絕生活在一個制造屠殺和腐敗的世界里而不奮起反抗;因為,我拒絕用默認或忽視責任的方式,來容忍這些貪得無厭的人對其他人發動的戰爭。為什么我要到中國去?因為那里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傷口,那里是需要最迫切的地方。”在延安,他拒絕了毛澤東主席特批的每月100元邊幣的津貼。他質問聶榮臻:“為什么要給我100元?”,“假如真的有這筆錢,請把它用來照顧傷員,如果為了錢我不會到這里來,在加拿大我的月薪不會低于六百美元。”正因為有了這種對醫術精益求精、對病患全心全意的精神,白求恩才成了“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同學們,醫學是關于生命和健康的科學,守護的是生命,維系的是健康。從古至今,醫生都把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的職業擔當。所謂大醫精誠,仁心仁術,其實是一種悲天憫人、造福蒼生,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懷,是一種求真求確、必邃必專、盡善盡美的科學精神。只有具有了這種情懷和精神,才能真正擔負起“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職責,才能維護好醫術的圣潔和榮譽。鐘南山院士說:“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的,但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最隆重的禮遇,把國家的最高榮譽“國家勛章”頒發給了鐘南山院士。鐘院士幾十年如一日保持著對學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他每天在醫院和實驗室工作超過11個小時。常年的苦心鉆研,讓他成為舉世公認的呼吸病學的專家泰斗。正是練就了這樣的過硬本領,才有了他在抗疫的緊要關頭精準研判并“一錘定音”的學術勇氣,才有了他主動請纓“將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們這里來”的自信和底氣。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實驗,孜孜不倦地學習,心無旁騖地探索,為將來攻克醫學難關、造福百姓健康福祉做好充足的儲備、練好過硬本領。請記住,無論你們追求怎樣的人生,奮斗都應該是獲得幸福人生的必修課和打開幸福之門的金鑰匙。

三、何穆精神

同學們,當你們步履匆匆走過解放東街校園,一定會看到1946廣場上矗立的那座高大偉岸的銅像,他就是長治醫學院和附屬和平醫院的締造者、我們的老校長——何穆先生!1935年,剛滿30歲的何穆先生以優異的成績從法國圖盧茲大學醫學院畢業并獲得博士學位。他沒有貪圖國外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和優越的工作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積貧積弱、災難深重的祖國,他以一名醫者的仁心和精湛的技術,為苦難的同胞們解除病痛。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幾經輾轉毅然來到條件更為艱苦的延安,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陜甘寧邊區的醫療衛生工作中。1939年中央授命他組建中央機關直屬醫院,在只有“一座山、兩個幫手、3000元經費”的情況下,他和同志們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在荒山上挖鑿了40眼窯洞作為病房,沒有消毒鍋,就用汽油桶自己設計、自己加工,靠著這種精神硬是把醫院建了起來,極大地改善了當時延安缺醫少藥的狀況。毛主席親自為醫院命名為“延安中央醫院”。他也成為延安中央醫院的首任院長。1945年上黨戰役打響,為滿足救治前線傷員的迫切需要,劉伯承、鄧小平請求中央在太行山區設立戰地醫院。何穆博士再次臨危受命,和夫人一行六人帶著剛滿2歲的女兒和一臺X光機,從延安出發越過層層封鎖線來到太行山根據地,白手起家創辦了“晉冀魯豫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總院”和“附屬護士學校”。新中國成立后,他先后出任山西醫學院院長、山西省衛生廳首任廳長、北京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中央結核病研究所所長。一次次臨危受命,一次次奮力擔當,每當祖國和人民召喚之時,他都會責無旁貸、義無反顧,以一顆赤子之心和一身過硬的本領,深情回報他深愛的祖國和人民,將自己的全部才華和畢生精力都獻給了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90年4月11日,何穆老校長因病在北京逝世。國家衛生部于4月17日下發通知,號召全國衛生系統職工、干部向共產主義戰士何穆同志學習,“學習他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而不謀取私利的革命精神;學習他勤奮工作,精益求精,拼搏進取,艱苦奮斗的堅強毅力;學習他胸襟坦白,誠懇待人,誨人不倦的高尚風格;學習他公私分明,廉潔自律,兩袖清風的高貴品質”。1991年中央電視臺制作了上、下集電視劇《何穆醫生》在全國播出,宣傳他的生平事跡。“厚德精業、濟世報國”這八個字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每一個長醫人必須秉承的校訓。孫中山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因為,強盛的國家是我們每個人遮風擋雨的堅固大廈,是撬動事業發展的最佳支點,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巨大平臺,也是每一個炎黃子孫最后的精神歸宿。

同學們,我特別希望你們在畢業的時候,都會說:“我驕傲,我是長醫人”。因為,你們驕傲的是長醫“厚德精業、濟世報國”的使命擔當,是長醫“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是長醫“精益求精、全心全意”價值追求。這些令代代長醫人無比驕傲的精神品格,也必將成為你們健康成長的不竭動力和終身受益的寶貴財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當你們在長醫學有所成,走出校園步入社會之時,中國已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將歷史性地落在你們的肩頭,希望同學們踐行長醫精神,擔當時代使命,不負青春韶華,用奮斗成就更好的自己,在偉大的新時代書寫輝煌壯麗的青春篇章!

最后,祝同學們生活愉快,學業有成!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