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衛健委下發通知,公布了“四個一批”項目立項清單,我校附屬和平醫院獲批2個重點專項項目、1個醫學科技培育團隊、2個省衛健委重點實驗室。
2個重點專項項目
和平醫院檢驗科主任紀愛芳、疼痛科主任張飛娥主持的課題分別獲批重點專項立項建設項目。
1個醫學科技培育團隊
由紀愛芳領銜申報的“上消化道腫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獲得醫學科技培育團隊項目立項,這是和平醫院繼“1331工程”重點創新團隊之后獲批的又一省級科研創新團隊。
2個省衛健委重點實驗室
和平醫院依托病理科建設的食管癌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研究實驗室及依托生殖遺傳科建設的生殖工程實驗室,經過形式審查、會議評審和專家現場考察,被批準為委級重點實驗室。這是醫院首次獲批的省醫學科研創新平臺項目,也是長治市三甲醫院中首次獲批的醫學科研類重點實驗室。標志著和平醫院在學科建設、平臺建設上再獲新突破,對進一步加強醫院科研平臺建設,集聚創新人才,提高研究水平,提升學科影響力,培養創新人才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醫院將進一步做好科技創新工作,加強科研項目過程管理。依托醫院省市重點學科,加強科研隊伍和實驗條件建設,建立健全運行管理機制,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發揮重點實驗室的創新能力,聚焦衛生健康領域發展的重大需求,明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強核心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診療技術,進一步提升醫院發展核心競爭力,為推動晉東南地區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助力。
據悉,省“四個一批”科技興醫創新計劃是為打通臨床診療與科研技術高水平發展通道,全面激活我省衛生健康領域創新發展動力,實現全省醫學科技發展的新舉措。該計劃以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需求為戰略任務,以科技興醫為根本宗旨,以人才驅動作為核心要求,把學科引領快速趕超作為發展重點。以科技人才梯隊建設為引領,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強醫計劃”;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核心,實施“創新團隊建設計劃”;以全省科技資源共享為主導,實施“醫學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以項目創新轉化為主線,實施“醫學重點科技項目計劃”。
鏈接一
食管癌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研究實驗室介紹
負責人簡介
王金勝,男,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治醫學院副校長,兼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志專業委員會外泌體技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醫學會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青年科技人才協會常務理事兼生物與醫藥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長期從事上消化道腫瘤病理學研究,先后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省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各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級科研項目6項,發表上消化道腫瘤相關科研論文4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6篇。研究成果“shRNA介導的β- catenin基因沉默對食管癌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及其機制”榮獲“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成果科學技術一等獎”和“山西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2018年主持了山西省“消化道腫瘤綜合防治服務產業創新學科群”項目,并牽頭組建了上消化道腫瘤綜合防治研究團隊,在長治市衛健委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上消化道腫瘤的綜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實驗室簡介
“食管癌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實驗室”在腫瘤研究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其建立是晉東南地區高發腫瘤--食管癌防控戰略的需要。本實驗室以山西省“1331工程”優勢特色學科--臨床醫學,山西省服務產業創新學科群—一消化道腫瘤綜合防治,以及山西省臨床重點專科--胸外科為依托,確立“食管癌綜合防治”的總目標。實驗室團隊為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創新團隊,目前已經形成了3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
1.開展食管癌流行病學現場調查,明確食管癌的主要危險因素、易感基因以及環境與遺傳因素的交互作用,為建立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2.開發食管癌上皮細胞收集和診斷的新型技術,從細胞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等角度進行攻關,建立早篩早診標準,提高早診率和治愈率。
3.開展食管癌從病因預防、基礎研究到臨床診療的大數據研究,篩選候選早診標志物和預后估計分子靶標。
目前實驗室面積為401平方米,其中生物樣本庫總面積為143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總值為831萬元,建有分子生物室、分子檢測室、生物信息室、流式細胞技術室、激光共聚焦技術室以及臨床標本資源庫等。
鏈接二
生殖工程實驗室介紹
負責人簡介
苗聰秀,男,醫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生殖遺傳科主任、山西省醫師協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常委,國家輔助生殖技術評審專家,山西省性學會輔助生殖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山西省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醫學遺傳學與診斷技術專委會副主委,山西省優生優育協會產前篩查與診斷專委會副主委等。長期從事生殖醫學臨床及胚胎實驗室工作,熟練掌握婦科內分泌及不孕癥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大量經驗。擅長不孕癥、習慣性流產等的診斷、治療,擅長人工授精術、取卵術、胚胎移植術等輔助生殖臨床技術,熟練掌握各項輔助生殖實驗室技術,包括人工授精、體外受精-胚胎培養、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篩查、卵子及胚胎凍融、微量精子凍融等。近年來先后指導碩士生近10名。作為主要參與者,參加國自然科研項目1項,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博士啟動基金1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0余篇,主編著作4部。
實驗室簡介
生殖工程實驗室先后開展了輔助生殖相關技術。于2001年10月1日,誕生了長治地區首例“試管嬰兒”,2007年順利通過國家衛生部校驗,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同時開展生殖醫學相關的研究。近年來生殖醫學蓬勃發展,輔助生殖技術日新月異,不斷創新求變,全面開展了生殖醫學相關的臨床及科研項目,并同時開展相關的實驗室及臨床相關研究。與南京醫科大學國家生殖重點實驗室建立合作關系,聘請國內知名院校教授、及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全喜教授作為客座教授,指導科室科研工作。2019年成功承辦了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發起的“生殖健康邊區行”大型義診活動,為廣大民眾開展相關檢查,普及醫療知識,受到了廣泛好評和關注。
實驗室擁有20萬以上儀器設備80余臺。實驗室目前形成了三個研究方向:
1.子宮內膜異位癥與不孕發生的機制研究;
2.生殖衰老發生機制與再生醫學應用研究;
3.卵子成熟障礙基礎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