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科研團隊參加的SSaSS國際合作項目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由我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馮向先教授、李志芳副教授等組成的科研團隊,以及數十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的一項名為“SSaSS”的國際合作項目研究發現,中國人只要在做飯時,將廚房里的普通食鹽換成低鈉鹽,就可以顯著降低罹患腦卒中、心臟病和全因死亡風險。8月29日,這一重要研究成果在法國巴黎舉行的歐洲心臟病學會“熱線研究”上公布,同時在全球頂尖的醫學類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簡稱NEJM)上發表。
該研究采用的低鈉鹽含有75%的氯化鈉和25%的氯化鉀,是一種低鈉高鉀的食鹽代替品。由于高鈉和低鉀攝入都與血壓升高以及發生腦卒中、心臟病以及過早死亡的風險相關,低鈉鹽可以同時發揮減鈉降壓和增鉀降壓的“雙重降壓”作用,通過同時解決這兩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低鈉鹽帶來了“雙贏”效果。既往已知低鈉鹽可以降低血壓,但直到今天它對腦卒中、心臟病以及死亡的影響一直不甚明確 。該研究結果還表明,低鈉鹽對人體并無危害。
該研究項目涉及中國五個省份和自治區,涵蓋了山西、河北、遼寧、寧夏和陜西的600個村莊,我校科研團隊負責SSaSS項目在山西省高平市和長治市上黨區共120個農村開展科研工作。研究時間跨度為2014年4月至2020年12月,共納入21000名有腦卒中史或年齡大于60歲且血壓沒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該項目通過隨機進入干預村的研究對象為其免費提供足夠的低鈉鹽, 以滿足所有家庭烹飪和腌制食物的需求,隨機進入對照村的研究對象則繼續使用普通食鹽。在平均近5年的隨訪中,有大約3000人新發腦卒中,通過干預組和對照組相比,發現前者的腦卒中風險降低了14%,總心血管事件風險(合并了腦卒中及心臟病發作)降低了13%,過早死亡的風險降低了12%。
研究結果表明低鈉鹽在降壓和降低罹患腦卒中、心臟病及全因死亡風險中安全有效。根據研究結果,建議我國出臺相關政策,大力鼓勵食鹽生產商和零售商生產和銷售低鈉鹽,同時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推廣低鈉鹽和減少普通食鹽的使用,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應考慮使用低鈉鹽來代替普通食鹽進行烹飪、調味和腌制食物。
鏈接
關于食鹽和健康
在全球范圍內,過量攝入食鹽(每天攝入超過5克)導致每年300萬人死于心臟病、腦卒中和相關疾病。
前述五分之四的死亡來自中低收入國家,近一半的人年齡在70歲以下。
全球平均食鹽攝入量幾乎是建議攝入食鹽量的兩倍。
在187個國家中,有181個國家(占全球總人口的99%)的平均食鹽攝入量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天5克,即略低于一湯匙的食鹽攝入量。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