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踐行二十大 砥礪奮進建新功
——在五四青年節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黨委書記 李華榮
(2023年5月4日)
各位老師、同學,青年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在這個光榮的日子里,我們隆重集會,表彰信念堅定、品學兼優、成績突出的先進青年集體和個人,激勵廣大青年踔厲奮發、挺膺擔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朝氣蓬勃、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投身于求學從醫、服務人民的偉大實踐,為早日建成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在此,我謹代表學校黨委向全校共青團員、青年師生致以節日的問候!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
青年朋友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培養什么樣的青年、怎樣培養青年等重大問題,對青年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推動黨的青年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十年來,總書記多次出席共青團和青聯、學聯的重大活動,多次深入高校調研座談,給青年學生回信,寄語廣大青年和青年學生,對青年成長提出殷切希望。歷史上第一次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第一個國家青年發展規劃、第一部中國青年發展白皮書等,都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謀劃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什么樣的?自信達觀、個性突出、敢于追夢……簡單的詞語無法描繪出多彩斑斕的青春光譜。中國青年群體是由一個個朝氣蓬勃的個體組成的,是校園里風華正茂的求知少年,是手機屏幕里能言善道的帶貨主播,是穿梭在城市高樓與街巷人家的外賣小哥,是在田間地頭“玩轉”數字技術的新農人,是邊境線上保家衛國的戍邊戰士……在人生的賽道上,每一個熱愛生活的青年人都在用行動譜寫自己的青春之歌。這些多彩的奮斗旋律匯聚起來,共同奏響了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青春最強音。
進入新時代以來,學校各級團組織、廣大團員青年,胸懷“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闊步向前,在“三下鄉”活動中,扎根山區、帶頭奉獻;在疫情防控最前線,逆向而行、守護生命;在科研逐夢路上,勇攀高峰、探索不止……胸懷“國之大者”的長醫青年,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同命運,不愧為一支聽黨指揮的先鋒力量。今天獲得表彰的青年師生,就是長醫廣大青年中的杰出代表。全校團員青年一定要以先進模范為榜樣,像他們一樣奮發進取、開拓創新,不負韶華、奮力拼搏。希望受表彰的同志們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努力創造出無愧于光榮稱號的新業績!
青年朋友們!
面對全球健康挑戰,面對健康中國戰略任務,面對高等醫學教育切換動能、換擋提速的新要求,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兩個大局”,胸懷“國之大者”,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醫科院校目標,堅定不移推進“五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補短板、強特色、塑精神、重服務、應用型”辦學思路,提出了堅持黨建引領、教學強基、科研先行、人才為要、清廉保障、安全托底等重點工作和推進措施。廣大青年師生要進一步把思想行動統一到校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記使命、奮發有為,在新時代、新賽道、新實踐中展示新風采、創建新業績。借此機會,我提三點希望:
一是希望青年師生賡續五四精神,強化使命擔當,爭做信念堅定的愛國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擔當。回望百年前的“覺醒年代”,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一大批風華正茂的青年在革命的道路上,勇擔使命,浴血奮斗,創造了開天辟地的偉業。回顧我們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無論是在風雨如磐的革命歲月、篳路藍縷的建設時期,還是在春潮澎湃的改革年代、領航奮進的新時代,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的激勵下,積極參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奮斗,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和突擊隊。50年前,1973年,20歲的習近平被委派到趙家河“蹲點”,白天,他既是宣講文件、帶頭抓生產的領導,也是抄起鐵鍬親自打壩植樹的壯勞力;晚上,他是點起油燈教社員寫名字的夜校老師。在梁家河,面臨吃水困難,習近平同志帶領村民打井;大隊鐮刀、鋤頭等勞動工具不足,他就興辦鐵業社;耕地不夠,他就帶大家打壩地;陸續辦起來的還有縫紉社、磨坊、代銷店……梁家河的村民回憶,“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辦,而且都辦得轟轟烈烈。”同學們,時代在變,但奮斗的底色不能變。我們賡續五四精神,就是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在不同領域不同賽道努力奔跑、勇敢追夢、樂于奉獻,用個人鮮活的青春夢想,匯成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宏大敘事,書寫奮斗青春的主旋律。
二是希望青年師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練就過硬本領,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告訴我們:要實現中國夢不是夸夸其談,更不是形而上學,而是需要用拼搏的汗水來澆灌,用厚實的能力素質來積淀。青年時期是積累知識、增長才干、錘煉品格的黃金時期,青少年時代正是人生的“拔節抽穗期”。希望長醫青 年學子:要敏于求知,把學習作為一種人生態度、生活方式和畢生追求。借助學校新圖書館海量資源,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從中汲取思想營養;鉆研專業理論知識,練就成就事業的過硬本領;閱讀中華文化典籍,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鑒賞外國文學名著,領略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在廣泛閱讀中不斷夯實知識基礎、拓寬知識領域、完善知識結構,努力用人類社會創造 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以更好地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要勇于實踐,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把“志存高遠”與“腳踏實地”結合起來,勇于“自找苦吃”,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和鄉村,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學習理論、又投身實踐,既專攻一域、又廣泛涉獵,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與時代同步,將個人奮斗的“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大藍圖”,將自己對 中國夢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邊實事,在磨礪中長才干、壯筋骨。
三是希望青年師生勇于開拓進取,提升創新能力,爭做醫學創新的排頭兵。時代呼喚創新,青年是創新的主力。心至蒼穹外,目盡星河遠。年輕的航天團隊逐夢星辰大海,助力我國航天事業實現一個又一個突破;在北京冬奧賽場上,運動員不畏強手、頑強拼搏、為國爭光,創造了我國參加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歷史最好成績。在去年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中,有這樣一組數據:北斗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 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一大批有志青年挑大梁、擔重任,生動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場合都勉勵和支持青年“勇于創新創造”,為廣大青年把握機遇、勇擔使命指明了方向。希望廣大長醫青年師生在醫學領域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敢闖“無人區”,敢破“天花板”,勇當 “探路者”,立足于學校全面服務區域社會發展的新機遇,依托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新舞臺,力爭成為太行山上的新“神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醫學創新的排頭兵。要勇于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敢于探索未知、與時俱進,把創造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把打好基礎和創新突破結合起來,在交叉融合的學習實踐中樂于創新、善于創新、引領創新,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把更多的論文寫在更廣闊的祖國大地上,為建設科技強國、健康中國、健康山西貢獻長醫師生的集體智慧和青春力量!
青年朋友們!
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創造的青春最耀眼。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希望廣大長醫青年強化使命擔當、練就過硬本領、提升創新能力,經受住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精神考驗、物質考驗、思想考驗、肉體考驗,堅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國家作貢獻、為人民去服務。
青年朋友們!
讓我們,主動參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自覺地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 世紀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指導學習、成就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出無愧于祖國、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青春的壯麗篇章!
祝青年朋友們身體健康、學業有成、工作順利!